都会回馈得更加及时,这种好处是看得见的。”
于燕承认他说的有道理,但她并不认可:“碎片化的爆款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要保证一定的概率,就要求稳定数量,这样一来,单篇耗费的时间短,总的工作时间却并没有减少。”
“但这样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对人员的要求就低。我请一个资深的老牌记者,月薪可能要两万以上,请两个本科毕业生乃至实习生,每人五千就够了。”
“……”
“而且你没发现吗?就拿你自己通过网编部发表的文章,点击量多的都是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几千字的报道。所谓曲高和寡,专业性太强的文章和大众读者是有壁垒的,从长远来看,风相需要一小撮能力出众的记者撑场面,也需要一群更现实、嗅觉更灵敏、更懂得怎么赚钱的人帮它活下去。”
“所以我可以认为,这就是分部之间工作气氛不同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你们那边都是精英,而我们都是俗人的话。”
“我没有这样觉得。”于燕说,“我只是找不到可以融入的点。如果这里并不需要我,我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呢?您没有把我派去新媒体部,也没有让我学其他技能,光是压缩我的发挥空间,我就已经很难受了。”
李望荣哈哈大笑:“那你为什么不停一停,摸摸鱼,我们基本上都是边摸鱼边工作。”
“这样才知道网络上流行什么,读者爱看什么,以及学习其他媒体的运营经验是吧。”
“是啊,道理你都懂,为什么还要纠结那些选题呢?”
于燕想,她明明比他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比他弱多了。
李望荣打量她皱眉思考的表情:“看样子,我还是没有说服你。”
“您的目的是说服我吗?”
“起初是这样,不过,我现在更想知道你为什么没有被我说服。”
于燕想了想,把那听可乐握在手里:“我的理由很长。”
“你尽管说。”
于燕便真的慢慢说:“我大学毕业前在电视台实习,有次去采访城中村改造的钉子户,碰到一群人在吓唬两个老人,摄像师没进屋,掉头走了。后来我报了警,结果话筒被人砸了,再出去,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