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按照各自的天赋培养他们。
等到秦王差不多都将天下平定,他们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至于培养他们花费的钱财,那些现在还在限制数量的玻璃制品和香皂等功不可没。
毕竟就是因为六国多的是这种奢侈攀比的王公贵族,才能让秦国对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廉价的原材料换来昂贵的金玉,这买卖可太划算了。
学宫并不是在灭韩这大半年中建立的,在扶苏看到造纸术时他就模糊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也就在那个夜晚一并与秦王提起。
于是伴随着纸的出现,秦国这座由长公子主持的学宫也逐渐闻名六国。
等到扶苏从榆次回来,学宫已经走上正轨。
秦灭韩这一年里,不是没有人离开,但是更多的,是留在咸阳城外的学宫里观望。
即便接受了新的理念,他们也需要看秦国下一步的动作,再看值不值得自己留下来。
显然这一次,他们相当满意。
说到这学宫,中间还出了点小乐子。
在学宫建成当天,秦王让扶苏为学宫起一个名字,扶苏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张口就是昭
昭后面跟什么,他忽然又想不起来了。
看着嬴政奇怪的眼神,扶苏艰难道:昭华,昭华学宫。
昭华,昭我华夏。他又重复了一遍。
嬴政显然也觉得这名字不错,于是大手一挥,昭华二字就刻在了学宫门前的大石上。
彼时扶苏摸了摸额头上不存在的冷汗心道好险好险,差点就把那孩子的名字记起来当学宫名字了。
那往后出入学宫看到刻在石上的名字,感官也太奇妙。
☆、第39章 胡亥生
说回昭华学宫, 秦王虽然大力推动了学宫的建成,自己却因政务繁忙并不经常来这里。是以学宫大部分时候是由长公子扶苏来打理。
其间因为扶苏的年纪,自然免不了一番质疑。尽管有韩非子在旁相助, 也会有一部分人难以接受。但是这种心态在扶苏来到学宫一个月就基本消失了,一个个变得心服口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