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华裳认真对待这样衣的设计和制定……
也许,也不会有这样的多骨诺米牌似的连串好结果。
所以, 她事后复盘, 得出的结论是——不管什么时候,任何机会,不论大小, 都不能随之溜走。
有了这样好的开局,有了批量产校服这样的经历。鹤鸣,在别人的眼里,已然不是仅仅一个卖衣服做衣服的小小店铺了。
后头,贺明珠先是主动去对接了趟矾矿厂。有了批产校服的案例,她也很有底气和矾矿厂的张主任开口了。
他们厂虽大,却没有正经的厂服。
虽然平时也会给发劳保用品,里头就包括蓝色工装。但那样的工作装,大概所有的厂子,都是一个模样。很没有什么分辨感和独特性。
张主任是老朋友了,听说了她的提议,又有已有的生产经验,自然也不会拂她面子。
反正普通工装一年四季也是要发个几套的,总归是要采购,那换一种本厂专属的不是更好嘛。
经费上提高个一点点,但是平摊到一年四季中,不需要像往常那样每到换季就得新发一套。那其实最终费用也差不多。
所以他这里上报了上去,没几日便通过这一建议。
顺利拿下矾矿厂的厂服订单后,更是一发不可收。
连矾矿厂那么大的国营厂,都找的鹤鸣。其他的厂子,有工作需要的,或是需要厂服充门面的,打听或介绍后,便直接就找贺明珠。
这似乎就是个良性循环。一带二,二带三77zl……鹤鸣制衣坊就这么慢慢起来了。
到五月的时候,鹤鸣批量制衣几乎包揽了整个县域以及邻县的集体单位。
贺老板腰间的钱包愈来愈鼓。
此为后话。
在这期间,工作上,她和华裳轮流去温市,得去亮华服装厂现场监督或者指导。基本上是两头跑。在这跑来跑去的路途中,她心中某个想法愈加强烈。
但中途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她不得不先把心中的构想给放一放。
这还要从那天说起,那时几所学校的校服还在紧张生产中,贺明珠又一次从市里回来。
这天恰是周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