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孩子有什么闪失呢!
果然,根本不用他们出手,这事就得到了解决,为此苗方还跟李均竹感叹,不管是哪一世,这朝中有人就是好办事。
风波过后,铺子也慢慢的走向了正轨,李均竹也就收回了全部的心思,再次投入了作诗的行列之中。
作为理科生的李均竹,学习起这诗文来,简直如老牛耕田,只能一步一脚印,不停的读不停的写,慢慢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规律。
何夫子也说过这科举入仕,可是诗文立身的,一手漂亮的好字也要配上精彩的诗文才能称的上一句好文采。
于是李均竹只能拿出自己高考时的精神,从空间里的图书馆里选出很多精彩的诗文,一字一句的剖析,然后模仿,然后造句,最后模写一首自己的诗。
这一来二去的李均竹的诗文水平也慢慢提了上来,已经能做出一首勉强能入何夫子眼的诗来了。
腊月二十六,何夫子在课室里宣布今年的的课学,今日就正式结束了,过完年大家都留在家里自学,直到二月初二上县城,准备参加二月初十的童生试。
临回村的前一晚,长留阁的几位股东聚齐在了周家自己的酒楼,算是对李均竹的送行,以及最让人期待的分红。
开席前,苗方作为最主要的东家,向几人展示了这几个月来长留阁里的账目情况,最后由李均竹来计算没人都该分得多少。
算下来的结果也让李均竹大吃一惊,这长留阁这七个多月竟然赚了八千多两银子。
把账目给众人一看,连见多识广的冯程远也下了一跳,他在都城时一个月的月银才五两银子,他祖父和母亲都会偷偷给他银子,饶是这样他这些年来也才存了上千两。
分到手里之后每人竟然有一千二百多两,苗方最多,分得了两千两银子,这也让几人足够兴奋的。
数着手里的银票,韩放大声疾呼着要让小厮上酒,除了李均竹其他人也都年满十五了,于是众人也都没有阻止。
几杯酒下肚,除了没喝的李均竹,其他几人都开始话多了起来。
“今日,真高兴啊,我?,我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过日子了。”平时最为儒雅的周烨百先开口:
“别人都以为我们周家富贵逼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