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何为尊师重道的夏亦峥为伍。
可谁料,这份拒绝反倒适得其反。
在之后的一年里,夏亦峥明里暗里都在护着林初淮,渐渐的也就没旁人再欺负他了,可是这个旁人,并不包括夏亦峥。
当年的夏小将军还有些记仇,记得林初淮当时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他。一方面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给他保护,另一方面又觉得丢面子。这不,三番两次地给林初淮找麻烦使绊子,幼稚极了。
这样兵荒马乱的生活持续到林初淮十二岁那年。
那年北齐兴兵,边陲动乱,民不聊生,在朝廷派往北境的将领尽皆被敌军统帅斩于马下后,先帝斟酌再三,还是派了当时身体不太好的夏弘霈携长子夏北修往边境平乱。
这一次,那个半生都在替先帝替国家守边关的将军没能践行他的诺言活着回来,而是埋骨边疆,葬在了漫天黄沙中,长子亦是下落不明。
消息传回上京的那一日,先帝吐血昏厥,朝野上下震荡,举国齐哀,夏夫人也自缢于家中,追随亡夫而去。
一反常态的是,那日的夏亦峥没有逃课,整个人平静的有些反常,仿佛一夜之间便成长了。
是该成长了,这个世界上能无条件纵着他的人都不在了,都不在了啊。
下学后,夏亦峥没有再如往常那般捉弄林初淮,也没有回家。
他已经没有家了。
后来在御花园的一株树上,林初淮找到了夏亦峥,他没有开口安慰也没有劝那人节哀,因为他知道有些哀痛是终其一生都无法节制的。他无法感同身受,也没有立场去说。
他只是静静的坐在树下,陪着那个总喜欢捉弄他的男孩。
后来,夏亦峥再也没有出现在上书房。不久,林初淮就听闻了那人自请往北疆平乱的消息。
风流少年一夕长,终成北境好儿郎。
那一年,夏亦峥十六岁,一杆银枪,一身盔甲,接过父亲染血的帅印,扛起了边境数十万百姓的安居乐业。
他誓要北齐付出代价,以慰他阿爹和那么多枉死将士的在天之灵。
“夏亦峥,守好北境,为天煜雪耻;活着回来,再与我多过几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