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
就如同,从未有人料到,真有日军侵华,国土沦丧之日。
“哥哥当年说,”何未看着远去的那扇属于金陵的正阳门,“‘看二叔他们,面对的是八国联军,眼下至少没外敌了’……”她轻声道,“他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想不到,他离世之后的局势会更差。”
二叔那代,不堪受辱的历史是八国联军侵华。对哥哥来说,就是租界遍地。
而到了她这里,从未想过,会有东三省沦陷之日。
“少将军在南方,你这一次北归……”召应恪没说下去。
这一回放弃南下时机。两人再见,何其难。
“也不止为了航运。东三省再往下,就是长城了,”她的上半张被黑色宽檐帽遮挡着,看不清双眸,“长城内,便是北平。北平是我的故乡。他会明白,我为什么回去。”
就像不抵抗的军令后,选择留下,守住东三省的军人们。
故土难离。故土逢难,更不能离。
第60章 雁归万重浪(5)
列车驶入北平,站台上拥挤着欢迎的人群。
她撩开窗帘,看外头浮动的人潮,在黑礼帽、军帽和深褐色瓜皮帽当中,飘着的小旗子上写着某老派军阀大名。
“这半个月,入京的老军阀有不少,都想在华北,在北平东山再起。”
关外沦陷后,南京那边换届频繁。
蒋汪和孙先生的儿子轮番上台,争斗不休。华北这里,成了老派军阀的栖息地,家国有难,有人筹谋救国,有人图谋找寻机会、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着实热闹。
站台上除了迎接旧军阀的,还有东交民巷日领事馆的人,接站日本侨民。
几个穿着木屐和服的中年男人依次下了火车,迎上站台迎接人群的注目。南京政府的妥协退让,助长了那所谓的大和民族自豪感。在火车的餐车上,何未曾听到日本人的欢呼庆贺,同在一列火车上的乘客面色难看,却无能为力。
政府在妥协谈判,军队在撤退放弃。平民空有一腔悲愤,无处发泄。
斯年看在眼里,把有关文人怒斥南京政府,还有东北民间组织抗日的报道一一收集,夹在本子里。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