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看存稿,总会被自己的cao作sao到。
---
跟朋友聊到写文前期查资料的事情。
之前我说我会去演员那里收集碎片,指的就是线索碎片,不是灵魂碎片。
当时写到快要正式展开感情线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需要关于叶白衣人物塑造的更多的线索。
因为后面的部分我会盲驾,叶白衣毕竟寡王了一辈子,要写他谈恋爱,我必须全靠前面他已被呈现的那个形态,每一个线索都用到位了,然后往后推导,才能说服我自己。
于是我跑去翻各种山河令相关访谈,开着大纲记笔记,追加采分点。
……结果我翻了一遍访谈,没找到那个系列里叶白衣的访谈。
他也有一些零碎的访谈,但很零碎,我认真听完之后,感觉有点讶异。
我没能获得任何特别的碎片,他给出来的线索要么已经游离到了剧外,要么我很早就推导出来了,都是一些常用结论的程度。
老顽童,年轻人,斗嘴有点幼稚,武功天花板他很爽,还有喜欢的人都不在世了那确实没什么意思,就赴死了。
得到的碎片就不是我想象的那个附加题的感觉。所以我愣了愣。
没对我的理解形成有效补充。
……那感觉就好像是遇到了一个很佛系的老师,没怎么看我的答案,大手一挥就给我打了满分,有点胜之不武。
但是有一点我注意到了,老师说他没做年龄设计。
所以我开始刻意补充一些年龄设计。
我以为他的意思是没加细节,比如嗑瓜子,或者晒太阳,或者不怕烫。
朋友:“嗯……?好的,这样的理解也不是不可以……”
我:“我总是自然而然把事情先往合理的方向去推导。”
“而不是往河里的方向去推倒。”虽然结果是后者。
朋友:“你没有推倒,有人要推你入河。逝者如斯夫。”这是原著里曹蔚宁的梗。他认为那个话的意思是有些人出殡就是沿着河飘,夜以继日的。
我:“……不要发送图像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