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去凌北,也不看他兜不兜得住!”
谢琢官职低,没有他说话的份,只在无人注意的位置安静坐着。
杨敬尧,或者说咸宁帝,打的是以一关一城换取兵权的主意。或许在咸宁帝心里,以一座凌云关,换陆家两将身死,兵权旁落,换此后二十年的安心,是极为划算的。
谢琢垂着眼,眼中满是冷嘲。
先不说死去的将士、死去的百姓都是一条条人命,咸宁帝如何就笃定地认为,耶律真领着北狄骑兵撕开了凌云关这个口子后,不会趁机挥兵再进?
而北狄骑兵突进时,他派去的一个赵鼎,或者王鼎李鼎,就一定能拦得住?
凌北无粮无械无良将,怎么拦?
他冷眼看着这些人在争论此时应该派谁去凌北才能撑起局势,能看出,兵部尚书吕义几次都差点将那个名字说出口,但最终都有所顾忌,不敢言明。
没过多久,高让的徒弟脚步匆忙地进了文华殿。
谢琢似有所觉,望向殿门之外。
咸宁帝抬抬手,制止了殿中的争论,询问:“什么事?”
高和低下头:“禀告陛下,武宁候跪在殿外,求陛下施恩,让他回凌北送陆大将军最后一程,以全孝道。”
第65章
高和的话音落下后, 殿内没有人敢出声,都在等着咸宁帝的反应。
无人注意处,谢琢紧捏着笔杆的手指蓦地松了下来。
陆骁没有请战, 也没有说自己能挽凌北之危,甚至根本没有提一个“战”字, 而是跪在文华殿前, 恳请咸宁帝让他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咸宁帝若不应允, 那“以孝治天下”便成了笑话。
殿中人都知道,陆骁生在凌北长在凌北,十四岁上战场,短短两年便立战功无数,无论是从对凌北地形军务的熟悉程度,还是在凌北军中的威望来看,都是扛起凌北危局最为稳妥的人选。
但同样,每个人也都知道, 咸宁帝忌惮陆家已久,几乎成了心病, 当初用尽心思手段,陆渊也配合, 才顺利将陆骁留在了洛京。
如今,凌北战败,若追究罪责, 陆渊和陆绪父子两个都逃不了,说不定凌北陆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