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夫妻包里也有银钱,这才敢奢侈去外头买早点吃,这若是换了以往不吃早饭那是常有的事儿,更莫说去外面花钱买是绝无可能的。
他娘子喜欢喝豆浆,李二郎提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准备返家,正巧遇见路上有报童正在吆喝。
清晨的青石板路上,人不多。
有人买了报纸直接站在大路上,惊骇不已。
有书生惊愕地高喊:“陛下又要减免田税了!”
李二郎听得惊讶,不由停下脚步朝一旁的孩童问道:“这报纸上到底写的什么呀?”
那孩童看起来不过八.九岁,却识得上面的字儿,他拿着报纸把上面的细则念出来。
《大明日报》一直惯行白话文,不让记者舞文弄墨卖弄文采,写些老百姓看不懂的文字出来,所以孩童大声念出来一旁的老百姓都能听懂。
李二郎惊骇:“真又要减田税啊?”
“报纸上是这般写的。”
减赋税这是好事,这若是换在以前,谁不是奔走相告?
李二郎提着早饭,有些忧心地道:“去年陛下不就减免了田税么?今年怎又减免?陛下朝廷能吃饱饭么?”
“是啊,去年减,今年又减免。”一旁的老头儿点点头喝了口早茶,语气憨厚,“咱们手里有粮食饿不死,晓得陛下是仙女怕咱们吃不饱饭,可也别饿着自己。听说咱们建学堂建医院,都得朝廷出钱。”
“可不是嘛,江南大学和江南第一医院都是朝廷出钱,又减免田税不晓得朝廷能不能负担?”
有老百姓猜测道:“或许是因为他们是仙人,不怎么吃五谷杂粮?”
“应该是……”
清晨一群早起的老百姓聊着天。
不少外面来的外国商贾看得惊叹不已,他们头一次看见朝廷减税,老百姓还替朝廷担心的!
朝廷不能朝令夕改,说了要减免田税就是要减。
这份女帝登基纪念日的《大明日报》特刊版在境内传阅,有些更是跨过了长江沿岸传至了以北多地。到底离得近,哪怕再封锁消息也能知道南边的一些情况。
“娘的,那群草原人收了一次税咋又来一次?不识数吗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