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孟子列述amp;quot;大人amp;quot;的三种amp;quot;成熟的美德amp;quot;是amp;quot;仁、智、勇amp;quot;。我以为把amp;quot;仁amp;quot;字改为情字当更为确当,而以amp;quot;情、智、勇amp;quot;为大人物的特质。在英语中幸亏尚有passion这个字,其用法和华语中的amp;quot;情amp;quot;字差不多。这两个字起首都含有amp;quot;情欲amp;quot;的那种狭义,但现在都有了更广大的意义。张潮说:amp;quot;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尽属多情。amp;quot;又说:amp;quot;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amp;quot;如果我们没有amp;quot;情amp;quot;,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没有情的灵魂是不可能的,正如音乐不能不有表情一样。这种东西给我们以内心的温暖和活力,使我们能快乐地去对付人生。
我把中国作家笔下所用的amp;quot;情amp;quot;字译作passion也许不很对,或者我可用sentiment一字(代表一种较温柔的情感,较少急越的热情所生的冲动性质)去译它吗?amp;quot;情amp;quot;这一字或许也含着早期浪漫主义者所谓sensibility一字的意义,即属于一个有温情的大量的艺术化的人的质素。在西洋的哲学家中,除了爱默生(emerson)、爱弥尔(amiel)、琼伯特(jonbert)和伏尔泰(voltairs)外,很少对于热情能说些好话的人,这是奇怪的。也许我们所用的词语虽不同,而我们所指的实是同一样东西。但是,假如说amp;quot;热情amp;quot;(passion)异于amp;quot;情感amp;quot;(sentiment),两者意义不同,而前者只是专指一种暴躁的冲动的情感而言,那么在中国字中便找不到一个相应的字可以代表它,我们只好依然用amp;quot;情amp;quot;这个字了。我很疑惑这是否就是种族脾性不同的表征?这是否就是中国民族缺乏那种侵蚀灵魂去造成那种西洋文学里悲剧材料的伟大热情的表征?这可就是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