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施想了想说:“挺多的,最近一段时间,下了很多货,都送去了码头附近的仓库。”
许殊拧着眉:“那你在码头附近可有听人议论过炭价?”
陈施的表情有了一些变化:“有,听船员说,今年北方的炭开采比较难,价格又长了不少,还有半路卖了一些出去,不若往年的多。”
难道真是她想多了?许殊微微点头,笑道:“这样啊,那炭涨价的事你也知道了?”
这下陈施有些羞赧:“小生不理庶务,家中一切都是母亲在打理,倒是不知究竟长了多少,只听码头的百姓说过比去年又长了一些。”
“这样啊,谢谢陈公子,我找你问此事是想了解一下炭的行情,看看明年能否增加船只,提前去北方运炭,以免冬天无炭可用。”许殊找了个借口糊弄陈施,又将话题转到了陈施的码头见闻上,“陈公子所记之事颇有意思,可否考虑过在书局出一套码头见闻?”
陈施从未想过此事,听到这个提议激动得脸都红了:“齐夫人觉得小生的随笔真的可以出书?”
许殊含笑点头:“旁人我不清楚,但若公子出书,我必是要买一套放家里的,齐家学堂也会买两套放在里面供学子借阅!”
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认同,陈施站了起来:“夫人大恩,小生铭记于心。”
许殊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她做什么了?就答应买他三套书而已。
“陈公子不必客气,你若有心,可将码头见闻润色修改一番,送一份去书局,试试。”许殊提议。
陈施连连点头:“小生回去就做准备!”
说完,便提出了告辞,许殊让人将其送出了门了。
过了三天,齐管家那边更详细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
玉州城出现两个炭价是从五年前开始的,最初,差异没这么大,一斤炭只相差一厘钱左右,后来这个差距才逐渐扩大的,到今年变成了相差一倍。
而且以前的炭价更便宜,一文钱能买好几斤。后来听说北边的炭矿浅层已被采光,剩下的比较难挖,因此价格也跟着上涨,玉州城的炭价在十几年间翻了几倍。
之所以很多人没太大的感觉是因为温水煮青蛙效应,每年增加那么一两厘钱。这样跟上一年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