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谢昭仗着秦厚德和御史台在京城中做了不少威风事,看他不顺眼的人多的是,可只要谢昭还在御史台,还是个御史,哪怕秦厚德不在了,能直接对他出手的时候还是不多。
他不过是个小御史,不管人不管事,别人便是要抓他的错处那也难。
只有他离开御史台,一切才好办。
甭管他进了六部还是另外地方,只要不在御史台,那抓错的理由便遍地都是,什么办事不利、粗心马虎、作风不良之类的理由,哪个都能套在身上,哪怕真没错,周围的人口风一致说他错了,他便是没错也有错了。
因此,万旭的举荐到底是好是坏,不同的人心里自是有一杆秤。
有人觉得谢昭是撞上大运了,秦厚德虽然走了,但又来了个主动释放好意的丞相大人,再一想丞相和谢将军曾是好友的传言,愈发觉得谢昭这是要扶摇直上了。
但也有人觉得谢昭这是倒了大霉,丞相和御史台以及几位尚书之间看似平静,实则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谢昭指不定就要被丞相拿来第一个开刀,好杀鸡儆猴威震御史台和几位尚书,这时候升迁又有什么好处?不如留在御史台。
心思几转,朝堂上已经呼啦啦站出一堆人来,跟在万旭后头开始夸起了谢昭。
万旭说谢昭好,那便代表了丞相说谢昭好;丞相想要举荐谢昭,他们自然也要紧随其后,把谢昭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谢大人年少有为,更是大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才华品行无一或缺,这等才俊属实应该在六部继续历练,如此才不辜负谢大人的聪明才智。
谢家满门俊才,谢太傅辅佐君王多年,纳忠效信,翩翩文雅;谢将军更是赤心奉国,击退北燕来军,镇守边疆多年。常言虎父无犬子,谢大人从小又是由谢太傅悉心教导,能力自是毋庸置疑,的确应该多加培养。
谢大人进入御史台后,谋略文采人人皆知,如今京城百姓谁提起谢大人不多夸赞几句?谢大人若有机会为百姓谋得更多福祉,说是民心所向也不为过。
言官们弹劾起大臣来能把人说得羞愧到恨不得跳江而去,夸起人来也是脸不红耳不赤,个个表情真挚,活像这些话都是藏了很久的心里话,一定要在今天吐露出来让人知晓。
徐一辛含笑听着,不是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