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和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地阻截。同样被压制在南方的国民党政府也发现自己已是退无可退,中日双方的交战从一九三九年底就进入一种胶着状态。
1940年夏,随着欧洲战场局势的变化,德国在欧洲取得节节胜利,想顺势侵占亚洲的日军积极准备南进计划。加大了对于华北各大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和控制区的清剿扫荡,同时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意图一边打击抗日有生力量地同时,分化不稳定的敌对抗日势力。巩固占领区。
鬼子主力南下的消息如果瘟疫一般迅速散播着,而且在洛阳和宜昌都有鬼子大部队集结的消息更像是证实了这一点。
这么大的动作,鬼子根本没有做保密举动,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掩饰地必要,他们巴不得抗日队伍送上门来个鸡蛋碰石头,省的到处找,或者还看不起中国抗日武装的战斗力。
日本鬼子对国民党占领军的步步逼近。原本算是大后方地城固县的气氛也开始日渐紧张,不像被生活的艰辛压迫的已经麻木的社会低层老百姓,接受新进思想学生急度热切对局势的关注,各类有关于战事的报纸往往一发行就是一抢而空。
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始终报喜不报忧,让学生们不得不倒着内容地意思去理解,例报纸上某国民党团大捷收复某地,其实是共产党打下来的地方,报纸上就干脆让国军占了共产党的功劳。干脆要么就是实际是上大败。国民党的特意舆论封锁下,在很多民众心目中。共产党的军队只是普通泥腿子出身的乌合之众,最多也就是装备好点,被国军招降的‘匪‘,论军事训练程度更远不及国民党的正规军。
“什么世道,这中央日报简直是胡扯八道,还不如新华报呢!~”一个戴着高度数眼镜地学生愤愤地把手中的报纸扯得粉碎。
“小声点,小郑,新华报在这里可是违禁品呢?”一个年轻地学生轻轻的拍了拍刚才那个学生的肩。
“卫哥,你说这人怎么就那么无耻,居然还睁眼说瞎话,局势已经危险到这种程度,还要振振有词的粉饰太平!”被称之为小郑的,是手工社的社长郑同福,工人家庭出身。
而郑同福口中声称的卫哥,正是李卫,现在他是手工社的副社长,在社里他的最大能力不是在手工上,而是在协调,这个没有技能的技能才让所有的社员们所信服。
“因自己无能而接近崩溃,如果不多掩饰,民心全失,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