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其他人选还有:
奉阳足协青年队的17号赵达宁1967年生人,19号1965年生人傅波
京城足协青年队的6号曹显东1966年生人
静海足协青年队18号1965年出生的李华君
高丰足协青年队15号1965年出生的金铁生
五人也是陈大江经过考察后选定的理想人选。
此外,陈大江的家乡申城足协青年队除了10号苏东英,还有1966年的8号胡金贵,1965年的22号蔡卫刚,1967年的16号蔡建林和13号成咬东,还有20号1970年的郝健翔等六人进入了他的法眼。
除了以上19名球员还有11人都是陈大江在民间或体校以及各青年队发现的苗子,这样共30人的球队组建完毕,而在民间和体校的球员也被陈大江推荐到各支青年队中。
1983年元旦过后陈大江来到京城,向中国足协汇报了组建球队以及球员的情况,足协主席袁卫平看了名单后对来自民间的几名球员尤其是还没有在青年队效力过的马林和高仲宇以及东海体校的替补球员宫雷、申城足协青年队替补球员成咬东以及年龄较小的郝健翔入选表示出了不满。
“你是怎么选队员的,马林和高仲宇只是在民间踢野球的;还有宫雷、成咬东只是青年队的替补;还有一些没有在体校,青年队的球员这些人怎么能进国家青年队,你还想不想打好比赛了,你怎么想的。”袁卫平气愤的把名单往桌上一摔。
“你看这个叫郝健翔的人,他才多大,12岁,过年才13岁,这么小的小孩子你也招入,你想气死我吗?”袁卫平非常生气继续表达对陈大江的不满。
陈大江也不甘示弱,大发雷霆:“你是主教练还是我是主教练,都按你要求来还要主教练干嘛,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些球员都是有天赋的,你要是对我选的人指手画脚,大不了老子不干了。”
“你,你,你...”袁卫平被气的话也说不出了。
“你放心,我会带队打好比赛并对我所做的事情负责的,而且你答应过我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主,合同上写的清清楚楚。”陈大江语气平和的说道。
袁卫平被气的无话可说放下狠话:“算你狠,希望你对你说过的话负责。”
就这样陈大江按自己的思路建队完成后和各地方足协沟通,要求队员们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集训,从1983年1月到1984年7月,在集训期间球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