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灭后六百年到九百年的三百年当中,《解深密经》把它判做一个所谓的空教时期,就是以般若经为一个主流的发明缘起性空的道理。缘起性空就是说基本上生死的流转是因缘所生法,那么清净的涅槃也是假借戒定慧的因缘而显现的,所以就把生死跟涅槃的这种相互的对立性消灭掉了。一切法毕竟空来观察整个生命的相貌,那么这样子观察基本上比有教更加的彻底。但是到了末流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导我们趋向于偏空,我们只是安住在空。那么对于诸佛的广大的功德庄严,就会产生一种不生好乐的心情。
三、中道时期
所以说从空教的时期到佛灭后九百年以后,就是所谓的非空非有的中道时期,就是唯识的思想,以万法为识,以一切法,包括杂染法,包括清净法是我们的一念心识所变现。那么以这样子的正确的所谓的非空非有的观照,我们就能够正确的远离小乘的执着法跟中观学者的偏空,使令我们能够很正确的走入中道的实相,我们一方面能够放下自我,一方面我能够主动的积功累德。所以唯识的教法基本上它一方面谈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但是它也一方面强调由于我们的业力的熏习,我们内心当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相貌,也强调因果的这些差别。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很认真的学习《唯识三十颂》,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建立整个大乘的正见,就是你能够很正确的去观照生命的真相,包括杂染的缘起是怎么回事,包括清净的缘起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有了观照力以后,我们就能够正确的去付出戒定慧的修学。所以我们研究本颂,简单的讲,就是建立整个大乘佛法的正见,成就大乘种性,这个是我们在研究三十颂之前的一个说明。
好,那么我们现在看讲义《唯识三十颂直解》,那么讲义的整个传承。我们下面有三段的说明,
第一个,天亲菩萨造,
那么先说明造颂者,天亲菩萨是唯识宗的第三代祖师,他有一个外号叫千部论师,千部论师。他刚开始是修学小乘教法了,在整个部派佛教当中,他做了五百部的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俱舍论》,《俱舍论》等于是天亲菩萨在小乘教法当中的一个巅峰时代,他把整个有部跟经部的整个修行的内涵,都把它浓缩成《俱舍论》,那么后来被他的哥哥无著菩萨所度化,回小向大,就学习大乘的唯识。
他回小向大以后,他在大乘的教法当中也造了五百部论。那么整个五百部论的大圣教法当中,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