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这一段,那么这一段总共有三小科,先看第一科的总标:
祇是现前一剎那法:望前——即名为果;望后——即名为因。
这说明,我们经常说是因缘果报,那么这因缘果报是怎么安立的?什么叫因缘果报呢?简单的说,生命的本质就是一念的心识。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灭以后又刹那生的一个心识。当然这个心识它就像一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由这个心识变现果报——或者变现安乐的果报、或者变现痛苦的果报。
这个心识我们现在随便找一个点,我们以现在来说,以现前的这个点,望前——对望过去,我们是在受用一个果报,就是说你现在的生命有一个色身,有一个内心,你的色身可能是庄严或者是丑陋,你的内心有很多的思想感受,这是怎么来的呢?对望过去来说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招感的。所以我们现在的心识对望过去是一个果报,我们在继承过去的业力。反之:望后即名为因,我们以现在的点来对望未来的生命,以这个果报体又去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对望未来的时候,它又是一个因地,它有招感性。
比如说生命的水流,如果你前面把它弄脏了,你泼下很多的垃圾、污泥,流到现在,你看到的水就很脏,所以现在的水流看过去,是个果相,因为你前面把水弄脏了,但是没关系,你现在开始把它净化,用戒定慧把它净化。那么这个水流流到未来的时候,来生就是干净的。所以水流对望过去,它是承受果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佛法认为面对果报只有一个方法——逆来顺受,但是要注意我们的因地!
因为你现在面对你的生命,又会去创造一个业力,那么这个业力对未来来说,它又有一个招感性。因果就是这样安立的,简单的讲因果就是一念的心识,由对望过去和对望未来而安立的一个因果的相貌。这段等于是一个总说,一个简要的说明。第二段把因果的安立的相貌讲得更清楚了:
约现在果,谈过去因:则尘点劫前,犹若今日。乃于现识,变似过去因相,而非实缘过去事也。以过去已灭,无可缘故。
说是为什么我们这一念心涵盖过去,也涵盖了未来。我们从现在来看过去好了,过去已经消失了,但是蕅益大师说尘点劫前所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现在。这句话我解释一下,我们过去做了很多的事情,做了很多的善业,我们曾经布施也曾经去持戒,但是我们过去可也造了很多的罪业,杀盗淫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