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所以第六意识是通缘,有通别的差别。
二、从时间上来说,前五识只能够攀缘现在,第六识能够攀缘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前五识的根只能够攀缘现在:眼识就是现在、现在、现在。它不能去回忆过去,也不能去忆想未来。但是第六识它能够去回忆过去,也能够攀缘现在,也可以去对未来打打妄想,都可以,它是通缘三世的,那么前五识只能够缘现在的境界,这个是讲到的第二个不同,时间上不同。
三、它的生起的因缘,前五识不能单独活动,一定要依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可以单独活动。就是说前五识它可能看到一个东西,它只能够一刹那,第二刹那,如果第六意识不资助它,前五识就消失了。孔夫子说:“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心就是第六意识。前五识你不管看什么东西,听什么声音,如果第六意识它不帮助你,前五识就马上停止了,所以前五识一定要第六意识的资助。
第六意识不必靠前五识,当然它如果要攀缘现在的境界,那一定要靠前五识;但是我要回忆过去,你可以眼睛一闭,双腿一盘,想想你以前所学的法语,也可以。所以第六意识它不一定要靠前五识,但是第六意识要了别现前的境界,一定要靠前五识,否则没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10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2/2页)
这个地方讲到前五识跟第六意识有三种的差别,所以也可以分开。不过本论是没有把它分开,因为它们都是了境,不管怎么样,都是了别六尘的境界。
(二)了境三种分别
了境有三种差别,第一个自性分别,第二个随念分别,第三个计度分别。我们看自性分别:
一、自性分别——谓于现在所领受诸法,于自相上而分别之。
自性分别就是一个自相上的分别,就是它不带名言,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还没打妄想的时候,直接去接触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心中还没有生起名言,比如说你看这个花,你看到花的形状,但是还没有生起花这句话,这个叫自性分别。所以这个只能够当下第一刹那。
二、随念分别——谓于昔时所领受诸法,于共相上追念而分别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