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活动的时候带动它的眷属,这个眷属都是所谓的相应唯识。
三、色法十一……即所变现影像唯识
色法,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所变影像,我们所受用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都是我们心中的影像。
四、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即分位唯识
那么不相应行,当然它只是一个名词的概念,就是分位唯识,它是在解释前面色心诸法的差别相所安立的这些名词。所以这个有为法,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色法跟心法,简单的讲就是两个,心法就是能分别、色法是所分别,都不离开一念心。
五、无为有六……即实性唯识也
无为法其实也不离开心,因为无为法的我空、法空的真理,它就是在解释内心的体性。前面的四个是解释心的作用,所以这样子讲不管有为、无为,都不离开我们一念心识。
我们凡夫的颠倒,总觉得我们的心跟外在的环境是两件事情,有我相人相的对立,我跟这个环境是没有关系的,那么我在这个环境造作,就产生一种对立的思考。但是唯识学它认为这样的思想是颠倒错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心中的影像活动,你不可能跑到外在的环境去活动,不可能。
过去埔里有一个居士,他学佛也很久了,有一天他来找我,看他那样子心情很伤心。他说师父我感到很后悔,我说你是发生什么事情那么后悔?他说他很努力的去工作,积集了一笔钱,这笔钱他供养埔里——当时有一个道场盖大殿,他就把他的钱很真诚的供养盖大殿,然后这个大殿盖好他很欢喜,他觉得大殿盖好他的功德也成就了。但是没多久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大殿全部破坏,他说他真是后悔,他的功德被破坏了,早知道他就不管这个大殿,他应该到其他的地方去供养。
我说你的功德的确被破坏了,但是不是地震破坏,是你的后悔。
佛法的因缘观就是“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我们从佛法的道理来解释这件事:你当初的功德是你的心去缘大殿的影像,心跟大殿接触的时候,你心中出现一个相分,见分是你能布施的心,然后这个能布施的心在三宝的境界里面,念念的起施舍心,念念的造作。所以其实当大殿盖好的时候,你的功德已经成就了,你的功德已经念念的造作、念念的造作,已经熏习很多布施的种子。至于大殿保持多久,那是众生的共业。你对于曾经做过的善法,我们前面也说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