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具足两种种性:
第一个、本性住种(信心):他必须要有本性住种,就是说无始劫来依附在我们第八识当中有一种无漏的善根,这个地方的善根是它对大乘佛法,有一种大乘的信心,这个是第一种——本性住种,要有信心。
第二个、习所成种(智慧):他听闻到大乘的法界等流正法,听到诸佛菩萨所开演的这些大乘法门,能够加以信解、加以理解,要有智慧。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你缺一个都不行,不能减少。这两个种性,蕅益大师的注解,我们把它看一下,看:
附表二十——“大乘二种性”差别表
蕅益大师在这一段论文的注解,他把它分成三段来拣别,先看第一段,补充讲法第四十三面:
一、现见有人,未闻教时,浑若不知;既闻教已,便速开悟,是有本性种子,亦有薰习种子故也。
有一种人,他这种人是非常的殊胜,怎么说呢?他还没有学佛之前当然是浑若不知,一个人没有经过佛法的开导,他的心糊里糊涂的,跟着感觉走。有一天他可能参加炉香赞,或者参加法会以后,他也听闻到佛法的这些法义,这个时候便速开悟,内心当中就出现光明了,他就知道这个生命应该怎么做,何去何从。这种人跟佛法的文字义理接触的时候,便速开悟,表示说他有这种本性住种的信心,跟习所成种的智慧的善根,这两个都具足,他过去也有信心,也有智慧。
二、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虽不顿悟,深生渴仰者,但有本性种子,未有薰习种子故也。
第二种人是比较差一级的,他没有听过佛法之前,当然也是茫然不知了,整天打妄想。但是他听闻教理的时候,他虽然不明白,但是深生渴仰,他相信这是宇宙间的真理。这种人是有本性住种,但是没有习所成种。就是说他一听到有法师说法起大欢喜心,他就每天放下自己的工作,全部的精神体力去听经,听完以后你说法师讲什么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就是欢喜听。这种人他是有信心,但是过去智慧的善根栽培不够,有本性住种,没有习所成种。第三种人是最糟糕的:
三、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与不闻同,绝不飡採,都无信乐者,原无薰习种子,又无本性种子故也。
——《观心法要》——
第三种人他没有接触佛法之前,当然也是茫然不知,那么他偶尔去听闻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