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属于下县,不设县丞与主薄,所以除了县令吕文猴(吕青她亲爹),只有一个每天忙到起飞的【典使】…
所以县令不在,典使【赵南仓】不但要负责监察狱囚、当地教育的推广、县户籍管理统计、通缉人员的查找、文书的书写、
还要临时替县令处理县治理问题,刑事案件的判处决断,发生灾难时的赈灾救助,对于一些恶霸土豪欺负乡民的惩治管理,对于教育方面的提倡与积极建设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五章 县衙典使、赵南仓 (第2/2页)
总之是干着最多的工作,拿着最少的银子,可谓是悲哀中的悲哀……
县衙官员值房:
年纪六十上下,身体干瘦,身着【练鹊】大红服,的典使赵南仓,此时正拿着一份账簿对桌前的吏员发火:“夏麦秋粟,良田亩产2石有余,税课一成,那于有粮良田百亩,却只纳粮15石?剩下那5石都喂狗了吗?”
小吏一脸苦相,小声解释道:“回答人,那于老爷强收佃户三成粮食,就连官府税课都是由佃户出,所以导致部分佃户逃走,也就没了种地的人…”
赵南仓听闻,紧了紧拳头,终究是压下了火气……
因为他也没办法,百姓苦而久之,大多良田全部掌握在少数士绅、豪伐手中,而那些人哪个背后没有大人物撑腰,即使大梁律法强制规定税课与佃租不得超过2成,但真正只执行的又有几何?
地是人家的,你官府管的狠了,人家干脆不种也不租给佃户,看来年地方税课不足,倒霉的是谁?
“去吧!”赵南仓无奈轻叹一声,随即对小吏摆摆手…
“是,大人。”小吏抱拳行礼后,便匆匆离开了。
土地顽疾已久,唯独苦了百姓……
赵南仓将手中的账簿狠狠丢到地面,心中似乎还是憋闷,随即又抓起桌案上的茶杯,刚要丢出就听吕青的笑声传来:“赵叔,您老又发火啦。”
“哈哈,你这丫头,老夫的丑态每次都被你撞见。”
赵南仓一看是吕青,赶紧笑着将茶杯放下,打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