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后,点头赞许,心中暗自佩服其见识深远。
其一,张风扬提出“武林助耕”之策,建议动员江湖豪杰,于农忙时节助民耕作,减轻百姓负担,此举既可增进武林与民间的和谐,又能彰显朝廷宽仁之政。朱元璋闻之大喜,当即下令实施,是年秋,五谷丰登,百姓称颂,一时传为美谈。
其二,鉴于江湖纷争不断,张风扬倡议设立“武林仲裁院”,由明教协同朝廷,共同处理江湖恩怨,避免小争端演变为大乱。朱元璋深感此举利于稳定社稷,欣然采纳,自此,江湖中多了一份公正与秩序,刀光剑影渐少,江湖归于宁静。
其三,张风扬鉴于自己所学《遁甲天书》中的天文地理之术,提议修订历法,以利农时,提高农业生产。他与钦天监合作,精心计算,终得新历,名曰“归真历”。朱元璋亲书序言,称其“顺天应人,利在千秋”,新历颁布后,举国上下,无不遵行。
在朱元璋与张风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与民间的界限渐渐模糊,武林与朝廷不再是不可调和的两端,而是共同编织着大明盛世的锦图。正如《易经》所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张风扬以一介武者之身,却在庙堂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现了武侠与政治的和谐统一,成就了一段佳话。
而张风扬在完成这些使命后,淡然辞别京城,重返归真谷,留下的是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以及民间对他“武林圣贤”的尊称。正如古人所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的故事,如同山间清风,江湖流水,虽不著痕迹,却在人心中长久回响。
在一次江湖义举中,张风扬偶遇了当时被誉为第一美人的柳梦璃。她不仅姿容绝世,更精通琴棋书画,才情出众,正所谓“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二人初逢于西湖之畔,烟雨朦胧,柳梦璃轻抚七弦,一曲《高山流水》悠然而出,令风扬为之驻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二章)明教主 (第2/2页)
风扬听罢,不由自主地以箫声相应,一曲《平沙落雁》婉转而出,两者音律交织,仿佛诉说着彼此未尽的心事。乐曲终了,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仿佛前世今生的约定在这一刻悄然绽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