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之物。
今朝先皇乃李清明,当朝四十五载,为政清正廉明,去年驾崩,幼子李纨继位,因尚幼,故摄政王李昭甫名曰辅佐,实际已经剥夺了幼皇的实质性地位。
而李箸的父亲乃当今贤王李固,乃摄政王之弟。
李箸虽是皇子王孙,却是少年英才,其不若堂兄李钊赐(摄政王之子)一般成为纨绔子弟。
其从小便喜好扑在案卷之上,那本志怪小说《冤案》不知翻看了多少遍,先皇开玩笑道:“箸儿若是喜欢,朕准你入大理寺翻阅案宗。”
却不想这一翻便是二十载。
其如今已成为大理寺少卿之一。
从小的直觉,从来不曾出错,就如新年的追傩大典一般,听父亲道今日有两个女官出宫,思来想去,也就这件案子值得宫中女官出动了。
他偷听了半晌,觉得这两个姑娘有趣得紧。
宋辊派人去太乐署的捕头回来了。
说是那人房间里啥都没有,一无所获,全都灰溜溜回来了。另一波则是查到方相氏原名覃继忠,原洛阳东都人士,后辗转来到长安,拜太常寺之下太乐署乐正为师,后成太乐署乐正,其他的却是什么都还没开始查。
还在查凶手身份的捕头还没回信,宋辊烦躁得直跳脚,特别是大理寺少卿来了之后,就更加暴躁了。
昨日就听着谭莒告诉自己大理寺少卿来了,又进了案卷文房,已经几天了还没出来。
宋辊其实听过李箸的为人,于是也不敢怠慢,前去拜见,却被拒之门外,也不敢再去碰壁,只得低头又给谭莒嘱咐了几句,脸色其实不算好,谭捕头看着宋辊一脸便秘的样子,也不敢怠慢违抗,随即弯腰鞠躬,倒退出房门,朝文案房走去。
“啊……这左右使的文档案卷一样的乱……”李箸啧了一下嘴,手按摩了许久太阳穴,但是奇迹般,原本苍白的脸色好多了。只听得身后帘动,便知有人来了,也不回头:“你们的推官认为如何?”
推门的正是谭莒,他进了来,听到李箸问他,汗毛都立起来了,小胡子一抖一抖的,配上一张严肃的脸,看着很是喜感,他开口音调低得很:“嗯……还未查清……”
“我想,你们家右将军已经有了对策了吧?”李箸终于转了头,虽然那张脸很温雅,有着淡淡笑意,但是谭莒感受不到温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