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办法,尽量不让他们乱用燕市人民的钱。不过我虽然是市委书记,但不可能什么都管得到,银行方面,我也不会直接抛头露面。”
“我也就是随口一说,您心里有数就成了。”夏想笑着转移了话题,他也清楚如果非要阻止付先锋投资高档百货商场,也不现实。他只是委婉地提醒一下,让陈风注意一下付先锋的动态,别最后投资一个亿却从银行贷款十个亿。
夏想又向陈风请教了一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知识,陈风的思路也是趋于保守,也多少能意识到燕市的落后与其省城地位不相符。但因为受大气候所限,燕市又不可能做出任何惊人之举,就算他和胡增周一致同意,省里也会坚决反对。
政治保守,经济落后,燕市的现状表面上似乎不错,其实令人担忧。
夏想告别陈风之后,又和胡增周见了一面,谈论了一下单城市和宝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景。胡增周在章程市为官多年,对章程市的落后深有感触,非常理解单士奇和曹永国迫切地想要改变落后面貌的心情。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景比陈风乐观多了:“我相信顶多三年,甚至两年,产业结构调整就会初见成效。两年之后,小夏你才二十九岁,就足够担任副市长了……想想单城市的通海铁路就让人向往,当年领袖有诗赞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今是铁路横贯东西,不分沿海内地!就通海铁路这件事情来说,小夏,我非常佩服你的大胆设想。”
胡增周这句话说得是真心实意,他自从听说夏想提出了通海铁路的设想之后,对夏想的认识再一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胡增周看来,夏想此举有点石成金的绝妙,一条专用铁路,将沿海和内地遥远的距离,缩短为几个小时的路程。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时效性,都是现阶段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远比到沿海港口新建分厂节省投资和时间。
胡增周对燕市的现状也很不满意,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燕市建市不过短短几十年,却没有新兴城市的朝气。除了街道的规划整齐一些,整个城市没有任何出彩之处,经济不上不下,重工业几乎没有,轻工业也不发达,高新技术更是不值一提。
胡增周也是心中忧虑,渴望在任期内能大展手脚,将燕市的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可惜,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出,省里首先排除了燕市。他心里也清楚,除非单城市和宝市同时获得成功,否则第二波试点城市,也不会轮到燕市。
不是燕市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