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武士撞到铃铛的瞬间,他们就知道自己暴怒了。有人下意识想撤回,更多人则不再隐藏,哇哇大叫着往前冲。噼里啪啦的枪声响起,也不只有多少中弹倒地,但枪声让狂热的武士冷静下来,越来越多的武士停止冲锋。
乌漆嘛黑的,又是往回撤,数百武士完全没有组织度,只知道望着城堡的方向逃,被撵上来的大同军端着刺刀一阵捅。
五百武士,不到一半逃回城里。
“不如,和谈吧。”刚被提拔为老中的土屋数直说。
久世广之附和道:“可以派人去试试。”
酒井忠清看向林鹅峰:“你们父子,数次担任遣唐使。你父亲已经病故了,这次的和谈重任就交给伱。”
“遵命!”林鹅峰硬着头皮答应。
他是日本大儒林罗山的儿子,名叫林恕,鹅峰是他的号。
林鹅峰坐着箩筐来到城外,道明来意之后,他被带去见随军文官戴胜。
“下国小臣林恕,拜见上国天使。”林鹅峰长揖道。
戴胜拱手微微抬:“鸿胪寺戴胜,阁下请坐吧。”
林鹅峰坐下之后,居然嘴皮子很硬,质问道:“敢问天使,天兵来此何意?师出无名,非义战也!”
戴胜冷笑:“属国擅自驱逐天朝商民,擅自没收天朝商民的财产。这就是日本的事大之道?日本即不事大,天朝也无须事小。尔等不义,则天朝可以不仁!”
儒家的外交理念,归结起来就四个字:事大事小。
大国对待小国要讲仁义,不能随便欺负;小国侍奉大国要讲智慧,不要轻易招惹。
戴胜随口说出《孟子》的内容,直接就给幕府扣上“不能事大”的帽子,这让林鹅峰都不知该如何辩解。就算能辩解,也只是狡辩而已,因为日本违反了儒家的基本外交理念。
两人的言语交锋,戴胜已经占了上风。
一来就发出质问的林鹅峰,此时只能尽量解释:“闭关锁国,乃日本内政。中国或有些须奸商,违背幕府锁国令,与地方大名走私贸易。幕府前方驱逐之人,并非中国良民,而是中国奸民。便如劫掠大明国的倭寇,也是被我国驱逐的奸民。大明国斩杀倭寇,日本只会拍手叫好。那些参与走私的作奸犯科者,没必要让两国兵戎相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