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
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
“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
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
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
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
“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
“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建元三年,即前138年,张骞
“以郎应募,使月氏”。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主要过程首次西行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
一个归顺的
“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