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民一道清淤、梳理田垄、改种桑苗。
单从淳安知县角度看,海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父母官,可那把天子剑在身,不是让海瑞劈柴砍树的。
而且,海瑞在淳安改种桑苗,以蚕丝做县里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南织造局的丝绸生意。
于情于理,陈洪都该在得到线报后立刻上报给万岁爷,而陈洪迟疑的是,以锦衣卫的能力,不该不知道海瑞的情况,可为什么不见陆炳觐见上报万岁爷。
更让陈洪不解的是,这份线报获得的过于顺利,属于银子刚洒到浙江,线人、线报就送上了门。
怪哉!怪哉!怪哉!
想不通的事,陈洪索性不再想了,将线报报于万岁爷,至于之后朝廷局势如何变幻,再见招拆招就是了。
玉熙宫。
朱厚熜看着这道明显带有锦衣卫风格的“东厂线报”,没有过多的表示。
最早严嵩内阁提出的在江南改稻为桑,显然被改的有些面目全非了。
先是他这个皇帝改了严家、淞江府徐家的五十万亩献田,让严、徐两家想以国策形式兼并江南百姓田地的想法付之东流。
再是海瑞借新安江水灾后,淳安县民不缺粮食,改了一县稻田为桑田。
这样一来,江南多了近百万亩桑田,在西洋货商没有完全打开前,大明朝不必再增加桑田了。
改稻为桑,利了他这个皇帝,利了淳安县民,唯独没有利了严家父子和淞江府徐家。
海瑞不惜名声与浙江官场的虚与委蛇,不外乎是想替淳安县民先将真打实的种桑之利揣进兜里。
朱厚熜摇摇头,叹了口气。
海瑞其人,爱的不是他这个皇帝,爱的不是朱家,爱的是大明天下。
新安江水灾的事,海瑞不是不查,只是以淳安县民为先罢了。
再就是,海瑞刻意如此,也放松了浙江官场那些贪官的警惕,连带着麻痹了京里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六十一章 欲使灭亡,必使疯狂! (第2/2页)
锦衣卫线报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