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所以,这种方法使人看不见,这种事情使人听不到,这种胜利使人不可知。真是微妙啊!、微妙啊!
“鸷鸟将要发起袭击时,必先收翼低飞;猛兽将要搏斗时,必先贴耳伏
地;圣贤将要行动时,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迟钝。现在的商朝,谣言四起,社会动乱不已,而纣王依然荒淫无度,这是国家覆亡的征兆,我观察他们的田地里,野草盖过了禾苗;我观察他们的大臣,奸邪之徒超过了忠直之士;我观察他们的官吏,暴虐残酷,违法乱纪。面对这种局面,他们朝廷上下依然执迷不悟。这是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旭日当空则天下万物都能沐浴阳光,正义所至则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利益,大军兴起则天下万物都会欣然归附。伟大啊!圣人的德化,独到的见地,无人能及,这才是最大的欢乐啊!
”
萧寒举例子道:
“全胜不斗”,同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本义是以实力为后盾。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尿。前朝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的部将武臣传檄而定千里,就是古代战争史上“全胜不斗”的典型事例。
陈胜起义军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派武臣等领兵三千人,北上攻占原赵国土地。武臣率军北上攻城杀吏,接连攻下十多座城池,队伍迅速壮大到数万人。众人推举武臣为武信君,并贴出告示,招降其他郡县。但有些城池据城固守,拒绝投降。范阳县(今河北宝兴西南固城镇)令徐公缮甲厉兵,准备拚死抵抗。
这时,前朝范阳人蒯通来到武臣营中,向武臣献计:“将军作战,必待战胜而后略地,攻破然后入城,并非上策,今我有一计,可不攻而得城,不战而得地,只用一纸檄文,便足以略定千里。”式臣听说有如此妙计,自是求之不得,要求蒯通坦言相告。蒯通说:“如今范阳令闻将军将要攻城,正在秣马厉兵,准备据城抵御。县令本是一个胆小怕死、贪恋禄位的小人,城中士兵也不多,他之所以不肯投降,是因为将军在攻下前面十余座城池时,见吏便杀,见兵就诛。既然降也是死,守也是死,不如拚死抵抗,或许能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