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温和厚道,有的外表虚弱形体丑陋却能受命出使无所不至、办事无所不成。被普通人瞧不起的,却往往被圣人所器重。一般人不能了解,没有高明的见识,是不能看清其中奥秘的。这就是士的外表和他的内情不相一致的种种情况。”
武王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真正了结他们呢?”
太公说:“了解他们,有八种方法:一是提出问题,看他是否解释得清楚;二是详细盘问,考验他的应变能力;三是通过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察他的品德;五是让他管理财物,考验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进行试探,看他的操守高下;七是处理危难,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态。这八种方法运用之后,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肖,就可以区别清楚了。”
比如说:
选拔将帅并非易事,如果依照外貌、长相来选拔将帅,往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们并不总是表里如一的。只有通过举止言谈的综合分析,即通过实践来考察、识别人才,看其能否担当起领兵出战的重任,才是选拔将帅的唯一途径。汉文帝慧眼识亚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事例。
大唐诸侯国前朝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冬,匈奴大举内犯,烽火直达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都城长安为之震动。文帝除发兵赴边抗御外,又派出三支部队保卫长安。其中,周亚夫率军屯细柳(今陕西成阳西南),刘礼领军屯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徐厉领军屯棘门(今陕西威阳东北)。接着,文帝亲自前往这三支部队去慰劳官兵,激励士气。先到霸上和棘门,车马在兵营中随意驱驰,自由出入,大小将领均亲自迎送,殷勤备至。后到细柳,情形迥然不同,士兵都顶盔带甲,剑拔弩张,壁垒森严,一片临战气象。导驾官喝令天子驾到,命令打开营门迎驾。而营门士兵却拦住马首回答说,周将军有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没有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营!”文帝亲自出面,军士仍不予开门。文帝于是遣使持节传达一道圣旨:“朕欲入营劳军。”亚夫见节后始传令开门。军门一开,守门士兵即告诫文帝随从,周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驱驰。”文帝只得遵令而行,缓辔徐行来至中军帐前。周亚夫戎装佩剑,从容出迎,拱手一揖,口称:“微臣甲胄在身,不便跪拜,请以军礼相见。”文帝即按军礼规定,俯身手扶车前横木,以示对周亚夫的敬意,并派人向亚夫称谢:“皇帝敬劳将军。”礼毕之后即起驾回宫。车驾一出营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