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微,不堪王室重职,特谴小臣前来交还卿士印章,以便专心治理郑地!”
说罢,便着随童敬上印章。
随童会意移步上前,将随身携带铜匣高举头顶,敬上大印。
周王姬宜臼见此场景,心想:“吾若收回大印便是有负忠臣,必定失信于天下!”由是回言道:“郑公有功之臣,而今有难求于寡人,寡人怎能坐视不理?需王室如何扶助,来使但说无妨,这卿士大印,寡人却是万万不能收回!”
客卿关思其闻言遂唤随童退下,继而拱手礼拜道:“谨谢王上体恤郑民之心!”说罢起身,续言道:“及初,宣王在世之时,念及桓公之功,特赐桓公为侯,封地棫林!其后因犬戎之难,桓公于虢郐寄孥!及至四国勤王,胜而光复镐京,然则棫林之地,至今仍为犬戎侵占,以致郑室已成无地诸侯!人微言轻,郑公因此遣臣交还上卿之职,恐因此有损失王室威信!”
周王姬宜臼接言道:“郑公有心之人,亟需寡人如何相助,郑使不妨直言!”
客卿关思其亦为心思缜密之人,闻其所言知事已成,由是镇定应到:“郑公所求,无非想得王室护佑,以求制邑之地养民,制邑临近王室,想必其它诸侯亦不敢轻动郑人!”
周王姬宜臼回道:“制邑乃洛邑防范外敌入侵之重地,寡人若封于郑,恐其它诸侯心有芥蒂,然制邑以东之地可供郑公养民,孤便将制邑以东之地封于郑,如何?”
客卿关思其谨谢道:“如此甚好,郑室上下定会对王上感恩戴德,吾即刻回郑,告知郑公此等天大好消息!”
说罢,即与周王姬宜臼拱手做别,随即领得随童离宫驾车回郑。
周王姬宜臼虽对制邑以东之地心有不舍,然能以一邑之地换的郑国镇守制邑以东,洛邑便会更加安全,再也不用担心敌寇入侵王室。
想及此,周王姬宜臼亦放心郑国治理制邑,自己便潜心打理迁都事宜,意图重振王室辉煌。
再说祭仲出使虢、郐,一行人等首先到得虢邑。
驿站稍歇,一连数日不得虢君召见,随行人员很是着急,唯有祭仲气定神闲,并不急于求见,每日于驿馆饮茶摆子。
而此时虢侯府中,虢君虢叔却是愁眉不展,思虑再三举棋不定。
只因多次联合郐人劫略郑地京城寄孥之地,虽然地属虢人,然早于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