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不料蹦出个风生兽,又名风狸,执风狸杖将霹雳尖一挑——
风狸杖是件神器。
风狸用之指向鸟兽,无不披靡。当此之际,霹雳尖连同雷公均被它挑翻。
风狸虎口亦震裂,风狸杖掉落凡界,化成草茎不表。
雷公狼狈不堪,急搜囊中,得霹雳尖碎屑,亟欲劈杀风狸——转念仍向鹤仙掷去,将其一腿劈断。
力士将鹤仙投诸昆仑之丘冰窟。其身侧有水池,池中游鱼可数,而不可垂钓。饮水可不死,不可解饥。
昆仑之丘有弱水之渊环绕,此渊鸿毛不能起也。又有炎火之山,投物则燃。
姊妹们不远亿万里,轮番去探视慰藉,如此已经历了许多世。
东南天耳山,耕父及四小兽居焉。
耕父长一丈二尺,虬髯玉面,神采威猛。卧如丘,立如松。耳长过膝,入寝,以一耳为席,一耳为衾,甚便。
天耳山重峦深处,涧水潭积,潭边有方十余丈之平石,为耕父及四小兽卧榻。
石榻一侧有大竹数竿,枝两两下垂,风中竹声窸窣如奏琴。有尘秽着石上,竹则因风而扫之。
石榻北邻摩天石壁,石壁敲击作奔雷声,群山回应,传导不知其几千万里。
而山外之音,无论其来自几千万里,要者,此皆能听闻之。则何为要者?音麻麻何堪卒听?此唯天知道耳。
此天耳山名之由来。
耕父一觉可经岁不醒,每睡至酣畅处,脑中便有睡精(俗称瞌睡虫)孕育,随鼻息汩汩流淌,播向人间。
冬有飘雪,夏有溽暑,秋有虐蚊,睡皆不甚踏实。
耕父不解风情,对春花秋月无感,春睡最是香浓,鼻息中睡精云腾雾涌,此少女春悃,诗人春眠不觉晓之由也!
耕父嗜睡,及睡精之由来,世间罔闻。不然,世间奉为睡仙,祭祀四起,彼奔波应酬不暇,焉能睡!
耕父既居山野,性疏旷不羁,以故四小兽吼、雨工、风生兽、火光兽从之游。
每睡,耕父横陈于石,四小兽各踞一角。
吼小兽,长尺余,下界称之为天狗。牙可咬断方七百里之山根,狮虎狻猊遇之悚惧不能动。
其兴起食月,普天下鸣锣敲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