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吃俭用给她的弱项科目报补习班——而晓羽也非常懂事,为了不增加养父养母的负担,拼了命的学习,努力追赶,拿着成绩单让养父养母别再为自己报班。
杨晓羽的成绩在他们的小县城当然算得上名列前茅,只是,起跑线终究不同,在高考那道“一视同仁”的槛前,拼命学习了十八年的杨晓羽,再怎么够,也不过牛车跋涉,如何能比过那些本就站在前头,还驾着火箭前进的精英家庭孩子?
她落榜了首都政经学院,但考上了另一所也很不错的政法大学——这所大学不在首都桐邰,在另一座小点儿的城市南城——说是小点儿,相比起杨晓羽家乡这座小县城,也是大大大城市了。
老夫妻深知晓羽有多想去首都政经学院,于是劝她不如复读一年,再试一次。
但杨晓羽拒绝了,她早就想开了,本科念不上,那她就考研呗!本来她也想像养父养母一样当老师——不过是去大学当,所以得走学术深造的路,现在不过推迟一点儿去首都政经学院的时间,没什么大不了。
老夫妻当然明白,晓羽是不想继续增加他们负担,确实,这些年为了给晓羽更好的条件,老夫妻放弃了以往休闲的退休生活,重拾起教鞭,去一些补习机构当代班老师——他们也没法签返聘合同拿更高工资,因为还要照顾孩子,必须时间灵活。
晓羽高中的时候就提出要去打工,不想养母养父那么劳累——当然没被答应。
到这次高考放榜,不管老夫妻怎么劝,晓羽说什么都不松口,坚持要去南城政法大学报到,老夫妻拗不过,也就顺着她了。
大一到大三,杨晓羽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而在课余,她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甚至没有时间去社交——她都用来打工了。
而且为了省钱,晓羽只在寒暑假回家,打工赚的钱除了做自己生活费外,她都存着,因为养母养父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上的毛病不可避免,晓羽存下的钱,一方面是以后的考研基金,一方面是以防养母养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