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林峰的声音在咖啡馆内回荡,每个字都显得坚定而有力。他知道,获取背景信息是调查的基石,是理解整个案件的起点。“首先,我将联系我在警局的联系人,获取更多关于李明甚至嫌疑人的背景信息。”他详细列举了需要调查的各个方面,从家庭状况到财务状况,再到近期的通信记录,每一项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同时,他转向周洁,目光中充满信任和期待。“你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动机和行为模式。”他相信周洁的专业能力,能够洞察人心深处的秘密,从人的行为中发现真相的线索。“我们需要了解他的心理状态,”他强调说,“甚至这也将有助于我们预测嫌疑人下一步可能的行动。”
在林峰的注视下,周洁认真地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不仅闪烁着决心的光芒,更透露出一股子即将投身于挑战的兴奋。“我还会联系我在学术界的朋友,”她说,语气中满是对即将展开的调查工作的期待,“他们或许掌握着一些我们未曾接触过的案件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为我们的调查带来新的启发。”
周洁继续说道,语气更加坚定:“此外,我将查阅相关的心理学文献,寻找与李明和张强的行为模式相匹配的理论。”她知道,理论的支撑对于实际案件的调查至关重要,它能够为他们的行动提供坚实的心理学基础。“这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她强调,“并据此预测他们可能的行为模式,使我们在这场心理博弈中占据先机。”
随后,林峰和周洁投入到了紧张而细致的计划制定中。他们将合作的每一环节都摊开讨论,从初步的信息搜集到深入的心理分析,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密的推敲。周洁提出,她将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李明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挖掘。她计划通过分析李明的社交网络活动、工作评价记录,甚至是他的日常消费习惯,来描绘出他的心理轮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四节:消失的轮廓 (第2/2页)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立体的心理画像,”周洁解释说,“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过去,更能够预测他的未来行为。”她清楚,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动因,而她的任务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