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认为搞好了统考和文化课的成绩就能水到渠成,等到某某高校校考的时候再来突击一下,校考的主攻点是设计,把前几年各大美院的题目和高分作品拿来鉴赏并且学习一二即可。显然这种观念都是片面的理解美术校考的意义,校考所需要的设计理念本身就扎根于平素里对素描、色彩、速写的学习之中,是需要长远培养的素质。
面对截然不同的课程,许多学员陷入了沉思之中,前二十分钟没有一个人下笔。有几位见多识广诸如百晓的学员,曾经有看到过这个题目,当初没怎么多做设想,此刻做题也是从头开始。
许多人迟迟未决的时候,正是小良发挥实力的时刻,给你一个主题让你创作一幅画面,这不就是斗画社日常的训练之一吗?于是小良在万军从中游刃有余,思路如泉涌,下笔之处水到渠成,是整个画室里最先完成的人。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所有人陆续完成了作品。有些学员知道自己画得不怎么样,默默地在画面上涂涂点点,那些画上面基本都是一个样,五本堆砌在一起的书本或者是三三两两分开的书籍,还有一个空荡荡的杯子。画面的色彩和笔触很不错了,属于高手水准,可是这么看去都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白老师巡场观察,画得比较好的如百晓的画作,几本书交织立在桌上,书页中的纸张旋转飞舞着,画面中间的茶杯喷涌出一条华丽的水流抛物线,尽情展现出动态的美感。还有如刘亦心的画面,一杯咖啡飘散出四处散落的水滴,水滴连绵成串,连成了书本的形状。
白老师继续四下观察着,看见马小良的成品之后,眼前放光了。
以茶杯为起点,连绵不绝的水流铺就出一条漫长的道路,上面承载着书本在各个时代的变化,从最初的竹简开始,到了刻章成书,到了后来的牛皮书,又一点点进化到现在的纸张之书,然而二十一世纪赋予了书籍全新的模样,电子书,信息化书籍,书的历史从不间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外传 美术统考前集训的日子6 (第2/2页)
白老师很满意地在小良身边驻足许久,邀请者全组学员一起欣赏他的佳作。
“我上这节课目的正是让大家开拓绘画的思路,推陈出新,注重创意设计。美术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