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
不仅五品以上职事官得以录入,就是兵卒中以军功获五品以上勋官者也谱中有名,而旧士族未在当朝任五品以上官者,则均被摒弃于外。
如此撰修《氏族志》,既能压抑了山东、江南士族,还能巩固李唐皇朝的统治地位,两全其美啊!
“恩!我儿长进了!可这重修,也是件麻烦事啊!”
李承乾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对老头子这种又想当xx又立贞洁牌坊的行为,他是坚决鄙视。
不过,他也有招儿。
“儿臣的老师于志宁、孔颖达,都是学问大家,若有他们相助,想必会事半功倍。”
嗯!李世民捋了捋胡须,衡量一下。
“这倒是个办法!好吧,就按太子说的办。”
诸臣拱手应诺后,李世民又追问凉州之事。
凉州的事?
凉州的事,还有什么可谈的,人家都打上家门,不揍疼他,慕容伏允能长记性吗?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去年,段志玄就是打的太轻了。否则洮州的羌叛,怎么敢杀了杀刺史孔长秀,转投吐谷浑。
至于说李大亮手里只有万余府兵,面对二十万吐谷浑大军,能守住凉州城就不错了,吃点亏又怎么了。
程知节欲言又止,李世民看他是想说,又驳不倒朕的太子,能让这胡搅蛮缠的老流氓吃瘪,他这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人一高兴,话自然就多了,李世民又问了问,该指派何人带兵。
我朝军威强盛,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太多了,无论太子点哪一个挂帅,都是施大恩给人家。这也是李世民给他的奖励,奖励他在《氏族志》问题上的可心之举。
“有卫公在,何人敢夺主帅之位?不过,要问儿臣的想法,兵部尚书-侯君集可以做个副帅,辅佐卫公节度诸军。”
李承乾又一次戳中了李世民的心思,其实,他早就打定主意,要用一场战争来教慕容伏允做人了。而将帅的人选,也恰好与李承乾不谋而合。这种巧合,在李世民眼里,就是父子同心的表现。
赞许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李世民当拍板,令中书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