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_212">“臣与源洧相识,知其才华和能力,认为他能更好治理庐江郡。且王重华原本为从五品上的官职,只是因乾元改品的时候,从从五品上,提拔到与别驾一个品级,根基不如在长安任职过的源洧牢固。臣和宰相们,除了知道王重华是进士,担任过县令、县丞外,并不知其品德能力。”
“另,源洧今年五十五岁,王重华今年三十六岁。”
李岘想当时的决策后,向李瑄回答道。
在诸多原因上,使他选择源洧。
“考成法之严厉,使诸地官吏战战兢兢,不敢疏忽。为得优异,不少官吏夙兴夜寐。现王重华向我上书,是在将我的军。既然是正常提拔,就必然以考成法的成绩为先!”
“任千般重,一分不改。”
李瑄听到李岘的阐述过,也理解这个时代士大夫的心思。
但规矩一立,岂有变数?
除了皇帝可以在秘书省提拔官吏,其余必须按照规矩。
从今以后,无论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考成法一分的优势。
否则用不了多久,两分、三分、五分、十分也会被逾越。
“这是臣的过失,愿受责罚!”
李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有感情用事的成份,立刻认错。
“罚俸禄三个月,望尔警示。源洧也不必再罢免。诸多官吏任期将至,以优异提拔王重华为新的上郡太守。”
李瑄为维护李岘的尊严,并没有罢免源洧。
而且源洧也并无过错。
他不仅在罚李岘,也是在警示朝廷、地方的官吏,重视考成法。
用“一分不改”,去勉励天下官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