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军队的构成则更简洁。”
“十人一伍,设伍长;五伍设一队,另有队长、副队长、号手、执旗手等;五队设一营,以营长为首;四营设一团,由团长为首。三到五个团,组成一军,由军长为首。一个都督府由若干军长组成,此为武将官职。”
“除官,还有衔。”
“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大校、少将军、中将军、上将军、大将军、元帅。有如吐蕃告身一般的装饰佩戴肩上,一目了然。”
“如少尉享正九品官吏待遇…少校享正七品官吏待遇…大校享正五品官吏待遇;少将军享从三品官吏待遇;中将军享从二品官吏待遇;上将军享正二品官吏待遇;大将军享从一品官吏待遇;元帅享正一品官吏待遇…”
已经是乾元四载,李瑄徐徐地向宰相们说起军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早在天宝年间,李瑄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就有颁布军衔的念想。
吐蕃凭借告身制度,使普通武士一眼就知道吐蕃将领的地位,在军队散乱、分击的时候,听命于告身最高者。
而军衔制度,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最终升级版。
它明确上下级关系,拥有增强将士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关键时刻促进指挥和管理的好处。
现在变革一步步完成,除贱为良趋于安稳,时机已然成熟。
明确军制,使士卒心中接受军衔制度,文武分家。
李瑄也没有完全堵住“军功入相”之路。
兵部尚书,是军功入相的机会。
“启奏至尊,新改军制,第一次入衔的将领等级,犹为关键。”
众人看完军衔制度的方案,一阵思索讨论后,尚书左仆射裴遵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