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41">因为有的时候人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十万朝人兵马所需要的粮草军需,可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要真是带上他们行动,那么接下来的仗,尼堪也就不用打了。
杨振相信,深得黄台吉信重的敬谨贝勒尼堪,在赶时间的情况下,是肯定不会带着这么一大堆累赘上战场的。
事实上,杨振的猜测,是正确的。
如果尼堪知道,他的敌人杨都督跟他英雄所见略同,想必也会引为知己的。
就在杨振收到了沈器远的告警,开始紧锣密鼓地调整部署,决定在朔州方向给尼堪包个饺子的时候,尼堪本人已经率领他麾下的三千虏骑,以及从沈器远手中强夺过来的五千朝人兵马,抵达了三峰里的过江石桥所在之处。
没错,本就不宽的石板桥上石板早已经被拆除,不知所踪。
只剩下十几个巨大的石头桥墩,扎根在江水中。
江水冲过桥墩,泛起白色浪花,水声阵阵。
江桥上游河道虽宽,但中有一道干涸的乱石浅滩,几将河道一分为二。
靠近南岸的江水略深,但江水流过,也有浪花泛起,说明深度有限。
尼堪率军到了三峰里,一马当先来了此处,着急赶路的他,自然也没有工夫叫人去伐木制作什么桥板,而是直接命令随行的朝人将领策马涉水横渡。
而此处江水之深浅,也果然如同沈器远一再向他保证的那样,浅处不及马膝,深处仅及马腹。
于是尼堪一声令下,再次一马当先,策马跃下了江滩,踏水往对岸疾驰而去。
而跟在他的身后,策马踏水过江的队伍,除了他从汉阳城方向带来的顶盔披甲的三千马甲兵外,另有五千集中了整个平壌城及其周边驻军所有马匹才凑起来的朝人骑兵。
沈器远这个和宁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