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姑父前阵子还打听了一下,医院那边说你学的不错,很努力。好啊,很好,这下回去更有信心了吧?”王慧茹将小儿子的手一撒,把自己的包放下,问道。
“嗯,普通的小手术应该都能做了,就是队上的卫生条件有些跟不上。”王波回想着自己这阵子的学习历程,那是相当不容易。
见血的场面倒是其次,自己一个黄花大小伙子竟然不光观摩接生,还得上手学,当时心里确实有道坎,不过在被老师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后,这坎也就没了。
“尽量往医院这边靠,实在不行也不能强求。你姑父有时候说起以前的事情,战地医院很多情况下都是在老百姓家里进行手术、抢救的,那时候条件更差,不也一样过来了?”王慧茹不赞成侄子有这样的顾虑,北医的条件好,但也不能因为公社没有这样的条件就耽误手术。
“我知道了,小姑。”王波点点头,他自己也知道硬件条件没法满足,就只能自己碰到手术的时候多注意,尽量不要引发感染。
“嗯,你这次学习不属于公派,也没个证书啥的,碰到手术一定要多留心,仔细一点。手术有风险,手术之前一定要跟家属沟通好。”王慧茹自己本身就是大夫,见了不少不通人气的家属,遂嘱咐道。
“好的,小姑。”王波早已不是刚走出培训班的毛头小子,在队上干了两个月,再回头望就有些不认可小姑的话,但还是在一旁恭恭敬敬的听着。
真正深入到农村给农民看病,王波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小病靠扛,大病靠躺。
由于没有医生,也没钱去看病,小病靠土办法治,大病活动不了只能躺在床上,能恢复就起来,恢复不了就入土。
在给乡亲们看病的这些日子里,甚至有人喊自己“活菩萨”。
一开始给乡亲们看病的时候,自己会按照小姑说的,给病患详细说说各种可能出现的恶化情况,病人非但不理解,反而觉得自己这病没得医,得回去准备后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