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17">此论文引起极大争议,一是因为居然质疑太祖漏写,二是整篇论文纯属作者的猜想。
但支持该论文的化学家也不少,因为这种推测太具有数学美感了。
甚至包括已被测出相对原子质量的钠、硅、磷,这种推测也是勉强成立的。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数据近似,而非完全等同。
这种不等同的近似,被认为是实验和天平精度不够产生的误差。
谢衍一边喝莲子羹,一边把化学期刊看完,然后提笔开始写论文:《几种化学定义、猜想及化学式表达》。
朱棠溪坐在旁边看着,只见谢衍写道——
定义一:原子是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定义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定义三:化学守恒,不仅是此前已提出的物质质量保持不变。其守恒本质,是原子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数量不变。
粒子猜想:原子并非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还可用非化学手段进行再分。太祖遗留的元素周期表,或以某种更小粒子的数量来排序。
分子式:巴拉巴拉。
化学方程式:巴拉巴拉。
化学反应类型:巴拉巴拉。
把大纲写好,谢衍开始写详细内容。
他也不自己做实验,而是引用这两期的化学期刊及增刊,通过别人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谢衍在制定行业标准…啊呸,是制定化学界的学术标准。
此前连分子、原子都没搞明白,自然没有什么分子式,也没有化学方程式。化学家们,只能用文字和箭头、加号来表达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