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码头,海岸线绵延数十里。千仞峭壁,岩岸剥蚀,潮汐海浪拍打着漆黑的礁石,穿梭的渔船载着鱼获撑着船篙,巨大的货船扬着软帆,因六七月份洋流逆向北,在没有蒸汽机发动机的情况下,这些古代船只想要逆着水流进入南岸码头停泊卸货,就必须依靠纤夫人力拉纤,与大自然对抗。
南岸有一排破旧低矮的茅屋棚,底部是竹子搭建而成,距离地面一米多,防止涨潮时冲垮房屋。纤夫、船工们的小孩儿坐在门口,面上斑斑驳驳着黑色污渍,四肢瘦如秸秆,眼睛麻木且无神,和非洲难民营的儿童没区别。
一艘三十多米长的大货船,连接着六根纤绳,需要几十名精瘦的纤夫拉纤。他们匍匐佝偻着腰身,口中含着响亮的号子,踩在海滩的湿泥上,拉着它沿着海岸艰难地行走。
“别看,长针眼。”
小唐氏赶忙捂住了楚鸾的眼睛,“这些纤夫大多光着上身,甚至有人裤子都不穿,也不知个羞。”
楚鸾道:“他们若是穿了衣裳才更糟,肩膀处的布料很快就会磨破,所以宁可肩膀被纤绳勒得血肉模糊,也舍不得损坏一件衣裳。人穷到一定境界,活着都很艰难,也没什么羞耻不羞耻的了。”
小唐氏似有所感,一声叹息:“都是些可怜人。但你尚未出嫁,盯着这些没穿衣裳的男人看总是不好,若是被村里人瞧见了,一准七长八短嚼舌头。”
楚鸾问:“刺配流放到这儿的罪犯,就是在此地做苦力么?我瞧见十好几个脸上有金印的。”
她的眸子四下睃着,寻找未婚夫的身影。
“不止,还有许多拖家带口逃荒来的流民,拉一天的纤给流民三个铜钱,一碗清得能照见自己的稀粥。”
“这也太惨了!”比黑奴还要黑。
“夏天还算好的,走海的商船和捕鱼的渔船很多,这些纤夫多少还有点钱挣,等到了冬天才是真的惨,海上刮着可怕的冰冷狂风,船出不了海,他们就揽不到活儿,就得饿死。”小唐氏指着海边的那一排茅草“海景房”,“家里的男人一死,女人也没了活头,干脆抱着孩子投海自尽,省得一天天人不人鬼不鬼地受活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15 第 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