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体温再下降4℃时,肌肉颤抖得无法自控,髓质肌激素、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迫使身体细胞全员动起来,加快血液循环,来制造更多热量。一部分神经系统被麻痹,人体还会丧失部分记忆。随着体内葡萄糖消耗加速,身体感官上几乎已经感受不到痛觉,转而十分饥饿。
身体加速抖动仍然止不住寒冷、无法造出足够的热量时,就会激活体内的“自救系统”,此时大脑想的是,“先活下去再说,其他的已经管不上了。”身体接收到大脑指令,开始有选择地抢救重要器官,优先保证关键部位的运转。大量血液和氧气会集中流向大脑、心脏,同时血管收缩,四肢、脸部会因失血而变得苍白发青。如果此阶段身体一直没有回暖,一直收缩的血管会不自觉痉挛,从而扩张流通更多血液。原来集中在大脑、心脏的血液会顺着血管又流向体表,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已经瘫痪,此时人会感受到一种“温暖”的错觉,这意味着一种危险的讯号:人离死亡已经不远了。
体温降至28℃,明显“幻觉热”。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人体是不可能降到如此低的温度。除非在冰天雪地遇难前的濒死状态,此时骨骼肌肉已经不再通过加速颤抖来产生热量,全身细胞代谢工作也趋于停止。过低的温度开始让大脑冻得僵掉,意识也变得混乱,就算被抢救回来,人脑也不会恢复正常的思维记忆、语言功能。此时人的最后一丝理智丧失。人体开始彻底“破罐破摔”,此前为自保而收缩的血管开始彻底大开,积聚在大脑、心脏的血液会加速“逆流”回全身各部位,已经极其病态的下丘脑会收到身体“好热”的信号,下达最后一项死亡指令——脱掉衣服。这一行为在我们普通人来看难以理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但对当事人来说,在临死前身体的一系列反应,确实会让人收到“热死了”的错误信号,转而脱掉自己衣服,这个动作也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下降到25℃以下,回天乏术。
当体温跌破25℃,基本上就毫无生还的可能了。被寒冷冻得透透的身体,此时会全身僵硬甚至某些部位开始结冰,血液开始凝固不再循环,体表的皮肤变成蓝色。呼吸和脉搏越发微弱,只剩下残存的一点气息。体内的心脏开始不规律跳动,随时都可能停止。大脑会在心脏停止后不再运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