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少。
但是附一就是附一,感染科的袁主任琢磨一阵后,立刻意识到不对劲:极不典型的神经症状、淌口水、发烧、病毒性感染。
于是他脑海中蹦出一个病——狂犬病,他立即联系患者的家属,问患者曾经被狗猫等动物咬过没。
家属当时也是懵的,不过她妻子说,听患者提起过,博士刚毕业那年和舍友一起爬山,被一条野狗咬过,当时伤势不重,就是一点破皮的齿痕,所以那时没重视,没有去打疫苗。
袁主任听到这段病史,几乎可以肯定;患者就是狂犬病。
很快,附一的检验科在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中发现了狂犬病毒的抗体,这样狂犬病被确诊。
其实顺着这条线看来,诊断非常及时,没有丝毫耽误,治疗也很及时,一来到附一就住进ICU进行对症治疗。
狂犬病因为百分之百死亡率,让医生闻风丧胆,它的潜伏期短的一个星期,长的达十年,发病时,患者会极度兴奋,有时候会产生暴力倾向,还有特异性的恐水症。
感染科的袁主任回顾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就是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现在由杨平来介绍,大家对杨平还是很熟悉的,在医疗界现在那是传说中半人半神,反正是越传越神,尤其在年轻医生里,那跟说动漫一样。
看着在桌的各位专家,杨平也说得很实在:“我提出的这个方法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既然狂犬病死亡原因是因为神经系统受损而引起,为什么我们不能抓住这一点,将神经系统保护起来。通过药物让大脑进入低能耗状态,从而有效减少大脑中狂犬病并发症的产生,降低神经系统损伤,与此同时,患者的免疫系统还在继续运转,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足够的抗狂犬病毒抗体,就能够消灭病毒,也就是说,让患者进行一场假死,来进行一场欺骗病毒的免疫赛跑。”
“狂犬病毒的目标是大脑,通常是这样的,狂犬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