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呢,经过使用原来的图片对试图软件进行测试,试图软件完全没有问题,那么这次试验出现的反常数据是事实。
人工阅图与软件阅图结合起来,这次的实验肿瘤细胞没有一个细胞被感染,说明要么感染率为零,要么感染率极低,导致采集样本根本采集不到阳性的样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
杨平将所有实验团队成员召集起来开会讨论。
“我们采用的K病毒与前几次实验是一样,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一、K病毒没有到达目标就被人体免疫系统干掉了;二、K病毒失去了感染肿瘤细胞的能力。”张志伟教授分析道。
陆小路同意这个看法,他经过一番琢磨后说:“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要么K病毒出现了变异,对抗免疫系统的能力或者感染肿瘤细胞的能力都降低或丧失;要么人体在几次实验中获得了某种对付它的能力,比如针对它的免疫杀伤能力增强,或者肿瘤细胞发生某种改变,可以拒止这种病毒。毕竟K病毒是经过基因修改的病毒,稳定性不一定很好。”
杨平点点头,大家分析得没有错,说来说去都是这个问题,现在就是要如何来查清楚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又怎么来解决问题。
“围绕刚刚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病毒结构分析,看看它是不是变异?实验者体内的抗体检测,看看是不是产生了针对这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肿瘤细胞的结构分析,看看是不是肿瘤细胞具备某种针对它的逃逸或保护机制?”杨平说。
围绕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所以科研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当你认为快成功的时候,其实是错觉,最后发现整个实验是错误的。当你认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其实是钻进一个死胡同。
如果在实验者的体内已经出现一种高效的抗体,这些抗体识别K病毒后,然后将病毒给团团围住,挡在人体细胞外面,病毒入侵不了细胞,不能繁殖,慢慢的就会逐渐的分解,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病毒的惯用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