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拿着一本奏疏来到了内阁,将它放在了大明首辅的面前。
卧马岗官厂总办叶邦荣,奏闻了几件事。
卧马岗已经接收到了倭奴、花郎两万零三百人,而大明留在卧马岗的步营负责看守和组织生产,而现在这些倭奴和花郎已经开始有序参加生产,挖煤和种土豆,主要开始种土豆,哪怕是收成不高,但只要能养住厂子的吃喝,不必倚仗腹地运粮就是胜利。
让叶邦荣感觉十分意外的是,倭奴对矿区的生活十分满意,有热水还有棉衣,最重要的还有土豆可以吃,而这些倭奴在倭国连饭都吃不上。
除了俘虏接收之外,大明的墩台远侯还在率领冒险队,在不断的向北探索,这五年时间,终于将一份不太精细,但有路的堪舆图,呈送到了内阁。
探险队由三名墩台远侯,七名汉人,外加三名外喀尔喀七部的牧民组成,一共三百个探索队,自卧马岗矿区,向各个方向出发,探索极北之地。
在探索的过程中,用携带的绘测望远镜、六分仪、时钟进行基本的堪舆绘测。
而这三百个探险队,经历了五年时间反反复复的探索,脚步抵达了葱岭北干,当地人称之为乌拉尔山。
有两支探险队,翻过乌拉尔山抵达了罗斯国,并且和罗斯国发生了冲突。
“鄂毕河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乌拉尔山,一个是基台湖,北抵冰海,长四千余里,至极北之地,冬夏积雪,人不能行;南北四千里,东西三千里,一马平川,自北而南,苔原、山林、草原交替,南部草原多水泡沼泽。”张居正读完了关于乌拉尔山以东大平原的探索简报。
一个巨大的平原,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王国光试探性的说道:“平原、大河、河网密布、夏日炎热,无霜期90天,这里好像可以种地,当地人种植了一种黑麦,产量似乎还可以,即便是无法大面积屯耕,也可以放牧,大明的毛呢生产,受限于羊毛产量,规模无法继续扩大了。”
探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