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英公又是行大礼,李承乾上前扶住道:“自当初松州一战筹谋二十年,总算是有个结果了,朕应该与英公同贺。”
正如太子的文章所言,吐蕃之于大唐极其珍贵,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吐蕃的雪山是天然的屏障。
一旦将吐蕃划入大唐,那么大唐的疆域向西扩张至雪山天堑,守住雪山的要道口,只需要百余人就能守住吐蕃以西,阻绝从泥婆罗与天竺方向,乃至葱岭的敌人。
而现在为了驻守河西走廊与青海,在两地布置兵马有数万人。
吐蕃的归入能够给大唐减少数万兵马的负担,如果这数万兵马回归生活,回归生产制造,这又何尝不是一大助臂,再者说数万脱产的兵马重新回到生产中,其作用也是巨大的。
边关防备的压力至少减轻了六成,李承乾又道:“英公放心,朕不怕吐蕃反复。”
李绩又是颔首。
陛下与英公的这顿饭吃得很舒心。
宁儿来到新殿外,见到白发苍苍的英公,行礼道:“英公。”
“宁妃。”李绩躬身行礼,而后拄着拐杖便离开了。
宁儿走入殿内,见到了陛下正在看着一卷书,李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在这里,正吃着烤羊的剩余羊肉,这孩子吃着腮帮子鼓鼓的。
见状,宁儿笑着上前道:“陛下,英公刚走。”
李承乾端坐着,正提笔在纸张上书写着。
宁儿帮着整理着桌上的奏章,动作很自然且十分地娴熟,三十年了,她在陛下身边已是三十年。
收拾好之后,见陛下还在批阅着奏章,宁儿就坐在一旁的暖炉边,给李渺擦着嘴边的油。
这孩子向来活泼,刚坐下又对书架上的棋有了兴致,便伸手指着书架上的棋盘,让内侍给他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