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才能在短时间,就将国策阐述得这般清晰?
李承乾道:“暂且就这些,你去安排吧。”
上官仪道:“臣…”
“怎么?你担心有人反对?”
上官仪僵硬点头。
李承乾道:“所以呀,这大唐只有一个郑公,若郑公还在世他一定会赞同朕的想法,并且全力推行,因郑公与朕是一样的,朕从来没有想过让所有人满意。”
上官仪神色凛然,道:“臣明白了。”
哪怕再完美的政令都有反对的人,再高明的决策也会有人站出来反驳。
皇帝从一开始就不会顾及所有人的利益。
在时代变迁的大势下,有些人的利益就是会被再分配的。
身为臣子自然是希望在自己为大唐效力的时期,大唐国力强盛。
因此身在其位,颇有感触,上官仪会坚定地站在陛下的立场,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别无二心。
人总是要割舍的,就像李义府杀人,总要杀光那些既得利益者才能让利益重新分配。
寒冬休沐的这几天,上官仪回到家中,常常书写奏章彻夜不眠,陛下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记忆中,当所有的田地都归大唐所有,那么所有人都不得擅自占有田地,没有私田也就没有田赋。
跳出固有的框架之后,思路就会开明很多,没有了私田,所有人与土地关系就变了,而土地关系转而成了生产出来的粮食交易过程中的市税关系。
田地不重要,人最重要,有了人耕种才会有粮食,一言以贯之,数以千万计的人,才是社稷根本。
简而言之,这就是均税而不均田!
历代王朝,为了遏制土地兼并,却都在均田。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