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老先生让李承乾会心一笑,颔首道:“好,就在这里等你。”
张九龄又一次行礼,神色极为敬重的告别。
等人走远了,李承乾依旧站在这里,目光中张九龄的身影融入了那群少年人中。
这些少年人只是在骊山边上的小溪边休息了片刻,就要继续往长安城而去。
这些少年学子有高矮胖瘦,有的衣着光鲜,也有的人…他们衣着破落,但他们眼中都充满了傲气与少年该有的光芒。
“朕很喜欢他们的眼神,锐意进取敢于提问的勇气很好。”
李道彦双手递上卷宗,“陛下,这是有关张九龄的记录。”
李承乾拿过卷宗,一边走一边看着,卷宗所记录的都是有关张九龄的过往,在地方的记录中张九龄年少时就已有了名气。
八岁时就能够撰写文章了,十岁之后其才学就已名满岭南与江南两道。
当今太仆寺少卿王方庆对这个年轻人多有赞誉。
看罢卷宗,李承乾将其交给了李道彦,就回了骊山。
一个月之后,李承乾又一次来到了骊山脚下的溪边,张九龄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李承乾继续隐瞒着身份与他交谈,“听说你要去支教了?”
张九龄也在观察着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与一个月前相见时没什么区别,只不过身边多了两列侍卫,大概二十人。
不过老先生的穿着很随意,传闻中关中的勋贵依旧很多,一个村县有一两家勋贵也是寻常事。
上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对方身边没有带着护卫,他行礼询问道:“老先生今日为何带着侍卫。”
李承乾解释道:“他们要跟在身边的。”
张九龄尴尬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