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何心隐的这番说辞,朱翊钧一时没有接话,优哉地呷了一口茶。
在野党的主张,天然就应当与朝廷现行路数有所不同,否则就不会叫在野党了。
以及顾宪成在钱德洪、薛应旂等几位大儒离世前的推波助澜下,提前结成的东林社,表面只谈论玄论经,完善道学,但在其所夹带的私货里,仍旧避免不了提出主张,其人已经不止一次在报纸上刊载“蠲逋租、撤中使”的诉求,广泛呼应了天下大姓与有产县民的利益。
其余还有包括代表北方商人利益的晋商商会,代表吴江新兴手工业群体利益的丰干社、白榆社,不一而足。
天下演变至今,士、工、商的参政欲望与日俱增,代表各自诉求的各种社团陆续应运而生,形成了如今这般政治现状——随着生产力发展,周制经历了数千年的扬弃,以另一幅面孔卷土重来。
而作为天下结社的龙头之一,提出朋友交通,天下人各自组建属于自己的“会”的何心隐,则是企图肩负起天下无产赤民,响应了穷苦黔首们的诉求。
也就是他在《仁义》中摈弃“亲亲尊尊”后所提出的“博爱”,以及在《论中》中所言三纲五常互为师友的“平等”。
如此当然是天大的进步。
这也是朱翊钧毫不吝啬地对何心隐的良知本体大加赞赏的原因所在。
但在实践上…
朱翊钧想到这里,不由摇了摇头。
在片刻的冷场后,他终于将目光落到何心隐身上,模棱其词:“梁汝元,朕若果真心怀苍生,你待如何?朕若是恰如你所言,仍是帝王将相那一套,由衷蔑视黔首,你又待如何?”
何心隐见皇帝没有正面回答,只一声叹息,再度恳求道:“陛下,草民不想如何,也不能如何。”
“草民如今六十有三,日薄西山,临了心中放不下,想求个答案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