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祖庭之中,十几双眼睛盯着笔走龙蛇的周铁衣。
当看到这篇策论的名字时,大家就忍不住倒吸一口气。
如果说之前的‘人欲说’是撅了儒家典籍道理上的根,那么这篇‘官吏一体’就是撅了儒家典籍治理上的根。
儒释道三家超然于诸子百家之上,而佛家和道家又是出世学说,所以王朝治理的学说,一直以儒家为首,自圣皇至今,儒家科考理所当然地高于其余学说的考试,一旦考上,那就是一地父母官,城中君。
而法家,农家,医家等,除了法家有自己特定的司考之外,其余诸家甚至要等特定的人员短缺,才有恩科,不然也要学儒家的经典,考科考才能够担任官位。
所以官是官,吏是吏。
儒家天然就高诸子百家一头。
诸子百家也天然就认同这点,因为以前儒家是圣人学说,不仅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时也是实力制高点。
当然,官吏分流在一个庞大的帝国之中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基础。
皇权不出京城千里,即使在大夏也是这个道理。
大夏皇帝在天京固然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但也只是在天京。
帝国南北疆域最远处足足有一万六千里,修行者可以朝血海,暮崇山,但是帝国最多的仍然是普通人,统治的也是普通人,所以需要一个普通人的制度。
所以必须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地方父母官是中央任命,但地方胥吏就是世家推举,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因地制宜。
以山铜府为例,此地盛产墨石,地少矿多,墨家,公输家的学说道理比农家的学说道理更容易传播,地方世家也以墨家,公输家学说传家居多。
所以在胥吏的任命上,此地的墨家,公输家就天然多于农家,而朝廷派遣下来的儒家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