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上学的时候,火车站附近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
赵祯从马车上下来,由于他的特殊性,周围人群都被隔开,不过虽然离得远些,却远远地见到很多学生如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向着西城门外的汴梁一所初中而去。
如今城里除了汴梁第一中心是当年赵骏来的时候,由政制院一手操办起来的第一所在内城的学校以外,其余学校,全都在城外。
外城到现在都没有一所高中和初中。
没办法。
大宋的基础教育发展得比较晚。
从景佑三年建的第一所学校开始,直到七年后的庆历三年才兴办第二所。
到如今全汴梁有高中三所,初中十二所,小学五十多所,也是最近几年教育发展迅猛才建立起来的事情。
偏偏庆历年后,汴梁内城和外城的房价涨势过于迅猛。
而要想建立起一所初中,至少也得占地十亩,要想建一所比较好的初中高中,怎么样也得占地上百亩。
像赵骏当年读书是跟着爸妈去了长沙,爸妈在长沙打工,他的小学成绩非常出色,去了长沙最好的初中,母校占地面积达到了115亩,可见办校需要的场地多大。
好在教育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几所重要的学校都修在城外城门处,离城里较近。
内城学生也还有一高以及附属的第一中学维持,学生考试并不是专门考哪所学校,而是统一联考,考上了就去离家最近的学校读书。
加上汴梁的主要人口并不是在城里,而是都居住在城外,因而上学路程基本上也能覆盖到两三公里内。
至于学校少,能不能覆盖全汴梁五百多万人口的问题也简单。
这个年代想上学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门槛非常高,必须是那种极为顶尖的尖子生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